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你的禅堂在哪里?就在剑树刀山上。
学道的人就应该在这上面磨炼。
“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”
,恚是怨恨心,怨天尤人是恚心。
嗔心是更强烈的怨恨心。
得忍辱波罗蜜的菩萨没有贪恚心,绝对不会犯这个戒的。
禁就是戒。
维摩居士说,修梦幻观的人,得忍辱波罗蜜的菩萨犯了贪嗔戒(没有讲痴)是反面说的。
为什么他六度中只提这一条,其他都不提?
你看《金刚经》,明明是在讲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,重点却是在布施和忍辱,布施到了内布施就是般若,中间最重要的是佛拿自己作例子,佛在生前被歌利王一刀一刀慢慢割死而不动念(如项羽的自刎是大英雄气派,但还是不能与佛的气度修持相比),说明忍辱波罗蜜的重要。
做到布施、忍辱这两项,般若波罗蜜自然成就。
做不到这一点,就不能成就。
得忍菩萨还有痴不?
有的,大乘菩萨贪恚念头都断了,无比地慈悲众生,这一念慈悲就是痴的根本。
我说是负责任的。
“入佛烦恼习”
,正面地讲,成了佛是绝对没有烦恼习气的。
反面地讲,对不住,还是有一点点烦恼习气。
佛与佛见面也要问:“众生易度否?少病少恼否?”
这可不是我乱说的,所以学佛成道难啊!
学禅的人是不可能离开《维摩诘经》的,但是如果学禅的人笼统地去读《维摩诘经》就糟糕了,因为你的功夫见地都要拿这个经来核对的。
“如盲者见色”
,盲人哪能看见颜色?
嘿!
绝对看得见。
《楞严经》就露了消息,盲人固然看不见我们看见的颜色,但是他有他的境界,他看见的是黑洞洞的,眼识的习气还是在的。
“如入灭尽定出入息”
,到了灭尽定绝对了,是讲鼻子。
《八识规矩颂》讲入定的境界:“眼耳身三二地居”
,眼耳身这三识在二禅都还有,鼻子的呼吸没有了,嘴也不起作用,不讲话了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,留下一百零二块钱,然后逃之夭夭。什么?这个男人,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?一场豪赌,她被作为赌注,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。慕迟曜是这...
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,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,又发现了两块大陆。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,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,它要...
番茄的第十本小说。我叫孟川,今年十五岁,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。...
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,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,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。不仅如此,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。人前,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。人后,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,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。...
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,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,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,陆地延伸到哪儿,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,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,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,一苇渡江。...
千夜自困苦中崛起,在背叛中坠落。自此一个人,一把枪,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,却走出一段传奇。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,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