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知道克制和掌控自己的人才有掌控别人的能力。
凡惹人恼火之事多已成既定之实,追究只能徒增烦恼。
用开阔的胸襟去面对可恼、可怒、可急、可躁之事,那么再难的事也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。
佛家教人不可含嗔发怒;道家教人清静中和;儒家教人要宽恕待人。
古人把惩忿窒欲作为养生的要诀。
惩忿,就是要少恼怒;窒欲,就是要知道节俭。
因为好名好强而过分用心也属于欲。
曾国藩的一生治学于儒,自然深知养生之道,因此能严于律己,立志戒怒。
不仅如此,他还写信教育弟弟、子女按此养生修为,少愤怒,知节啬,以平和为本。
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如此写道:“吾教尔弟不在多书,但在圣祖之庭训格言(家中尚有数本)、张公之聪训斋语(莫宅有之,申夫又刻于安庆)二种为教,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。
以后在家则莳养花竹,出门则饱看山水,环金陵百里内外,可以遍游也。
算学书切不可再看,读他书亦以半日为率。
未刻以后,即宜歇游观。
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。
惩忿,即吾前信所谓少恼怒也;窒欲,即吾前信所谓知节啬也。
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,亦欲之类也。
药虽有利,害亦随之,不可轻服。
切嘱!”
他教育兄弟要牢记圣贤在养生方面的训导格言,主张适当地养花草,游山水,丰富生活,舒适身心。
看书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收获的多少,养生的要诀在于少生气,节俭自好。
不逞强扮狠,不纵欲。
药虽能治病但也伤身,尽量少服用。
由此信的内容可知道,曾国藩对内在的要求很高,修身养性的方法之多,内外兼有,由思想性情到日常节制无一不有。
这不禁让人想到,如今社会的养生之道也不过如此,尚不及其一半。
养生贵在养心,其次养性,最后养身。
而今更多的是反其道而行之,只做表面功夫,殊不知,心灵的疲惫和衰老才是最要不得的。
由于性格、所受教育的不同及品德修养的高低,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。
对志同道合的人,和气对待就好;对荒废自身、毫无养生观念的人,可劝可念唯不可怒;对奢侈浪费不知珍惜者亦同。
曾国藩在修为自身的过程中一向和气待人,不言人过,不怒不吓,有海纳百川的气度。
这也是当代人需要去学习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郁棠前世家破人亡,今生只想帮着大堂兄振兴家业。 裴宴(冷眼睨视)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!这小姑娘的总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,难道是觊觎裴家宗妇的位置? 郁...
大墟的祖训说,天黑,别出门。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,取名秦牧,含辛茹苦将他养大。这一天夜幕降临,黑暗笼罩大墟,秦牧走出了家门 ...
万界融合,灵力消散,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,蛮荒大举入侵,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。千年之后,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,以苦力之身,深入蛮荒三年,破格获...
心潮澎湃,无限幻想,迎风挥击千层浪,少年不败热血!...
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!...
天降神物!异血附体!群仙惊惧!万魔退避!一名从东洲大陆走出的少年。一具生死相依的红粉骷髅。一个立志成为至强者的故事。一段叱咤星河,大闹三界的传说。忘语新书,已完本凡人修仙传魔天记。...